企业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来源:
浙江国资
发布时间:
2021-09-13
浏览量:

去年底永煤集团发生债务违约,引起了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响。表面看,导致企业债务违约的原因是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实质上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流动性风险的爆发。如何识别企业流动性风险,虽然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判断,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面临的真实流动性风险。为此,笔者结合近年工作实践,对大型企业集团流动性风险分类管理的管控策略做简单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对企业来说,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导致企业倒闭。


按照经典财务理论,一般非金融企业类似流动性风险的相近概念是偿债风险(但不限于偿债),用于衡量的主要是企业偿债能力,即企业能否运用其资产及相应收益偿还到期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静态讲,企业偿债能力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


二、大型企业集团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及分类


笔者结合所在集团经营及财务特点,将流动性风险按照成因分类为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风险、信用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三类:


——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未能在现金流入和流出之间进行有效配置,导致企业正常业务、债务偿付等现金流不足而出现的风险。这类流动性风险是大型企业集团时刻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在外部宏观环境持续不利变化下爆发。比如2018年盾安集团曾经历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困境,主要是其因为其在持续性多元化产业扩张中,短债长用现象严重,导致债务集中到期,叠加2017年宏观环境持续收紧的大背景下,其资金链断裂,现金流错配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爆发。


——信用型流动性风险。指企业本身由于经营不善使企业市场信用受损,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入恶化、外部融资手段失灵等情况,造成企业经营受阻、无法偿付债务的风险。前述永煤集团的违约事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永煤集团及控股股东持续经营不善,导致外部融资能力逐步丧失,无法实现债务周转从而爆发流动性危机。信用性流动性风险往往是大型企业集团面临的“灰犀牛”型风险。


——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突发型流动性风险是指因为某些提前无法预计的突发性黑天鹅事件导致的企业现金流异常,无法满足经营需要、债务偿付资金需求的风险。2020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给了全球经济沉重一击,同时也造成一些企业经营现金流断流,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由此引发了巨大的突发流动性风险。


三、大型企业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集团对流动性风险管控的总思路,有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补救三种。事前防范主要是指在流动性日常管理中采取防范措施,包括建立流动性预警指标、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压力测试等。事中监控是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动态监控,比如集团对一些流动性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实时掌握流动性风险情况。事后补救指流动性风险产生后及时对危机进行处理。


目前,笔者所在集团针对上述现金流错配型流动型风险、信用型流动性风险和突发型流动性风险这三类流动性风险,从易到难已逐步建立起了不同程度的管控体系,并依托“数字交投”的建设开展,不断持续优化、提升工作。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的效率和风险。


(一)现金流错配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银行,承担着集团资金集中统筹管理职责,近年平均资金归集量在460亿元左右,集中了集团70%左右的资金。因此,做好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防范了集团整体的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为此,财务公司除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流动性管理工作外,还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集团整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动态资金计划。通过持续性信息采集、分析、汇编,动态更新集团整体资金计划,建立了“年平衡、旬滚动、日更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同时辅以结算信息化支撑下的大额支付管理,从主动层面对集团现金流错配型流动性风险加以管控。这一模式总体上具有抓大放小、重点突出、动态跟踪、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总体把握成员单位大额资金收支情况,及时发现流动性风险关键时点,并根据需要统筹做好流动性平衡工作。


扎实开展三统一工作。财务公司除协助集团统筹做好集团整体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核、控制工作外,还通过统一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了对成员单位各类流入资金的实时动态归集,保障了资金池资金的持续流入;通过统一融资,在实现内部资金灵活调配的同时也打通了获取外部金融市场资金的通道,可根据需要有效开展内外部资金的调度,保障流动性需求;通过统一结算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员单位各类大额支付的动态调节,更好地服务于集团整体的流动性管理工作。


(二)信用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


信用型流动性风险,核心是信用评级下调的风险。信用评级的下调会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能力,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触发流动性危机。针对此种流动性风险,为了更好地评估集团的信用评级,集团与市场相关咨询机构进行了合作,初步建立起了集团信用评级风险预警模型,并依托数字交投的建设,结合集团战略规划开展集团评级风险的动态管控。具体如下:


设定刚性核心指标阈值。集团借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刚性特点,抽取信用评级风险预警模型中资产负债率、流动性比例、债务期限结构(包括债务到期期限和短期债务占比)、EBITDA偿债能力(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和全部债务与EBITDA比)等核心指标,结合行业情况、集团发展等因素,设定相应指标的阈值区间(具体如下表)。

企业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建立预警模型,实施动态管控。为做好集团信用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管控,集团将建立“十四五”规划数据输入信用评级风险预警模型,并依托“数字交投”建立跟踪分析系统,动态展现集团未来信用趋势,实现信用流动性风险预警的同时,为集团发展战略动态修正提供建议。


(三)突发型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


——建立起相应的流动性应急储备体系。目前,笔者所在财务公司已根据监管要求,结合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起了分级应急储备体系。从变现能力由强到弱,具体包括集团的货币资金储备,可变现能力较强的金融资产储备,财务公司同业融入支持(当集团出现流动性缺口时,财务公司从外部金融机构拆入资金以内部贷款的方式支持集团现金流),外部融资(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集团持有的不动产处置以及出让集团参股企业的股权投资。


——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集团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评估集团在各类极端情况下流动性缓冲资产状况和市场融资能力,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流动性危机。通过演练、分析确定各类流动性应急补充渠道的额度、响应时间、成本水平及程序,对集团流动性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出客观评价,进而持续采取改进措施。其次,结合压力测试,对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资源按照市场状况、流行性状况、变现能力、可获得性等因素开展分级,形成集团自身的流动性储备体系,逐步强化对各类流动性资源的管控水平,提升自身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


但受制于资产负债规模及监管约束,财务公司现有的应急储备体系只能部分满足集团突发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要求。为此,需要在全面梳理集团表内外流动性资源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运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化思维建立集团层面的流动性风险储备体系,形成更为有效的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辅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压力测试。


(作者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